卷八百四十二 ◎百谷部六
○黍
《尚书·君陈》曰:我闻曰:"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;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"
又《盘庚》曰:若农不服田亩,罔有黍稷。
《尚书大传》曰:夏昏火中,可以种黍。
《韩诗外传·黍离》曰: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(薛君注曰:诗人求己兄不得,忧不识物,视彼黍乃以为稷。)
《毛诗》曰:《黍离》,闵宗周也。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。
又《甫田》曰:今适南亩,或秐或秄,黍稷薿薿。(薿薿,盛貌也。)
又《鱼藻·黍苗》曰:芃芃黍苗,阴雨膏之。
《仪礼·婚礼》曰:赞设黍于酱东。
又《特牲馈食礼》曰:佐食,抟黍授祝,祝以授尸。
《礼记·月令》曰:仲夏之月,农乃登黍。
又《曲礼》曰:黍曰芗合。
又《内则》曰:羊宜黍,豕宜稷。
《左传·昭公》曰:其藏冰也,黑牡秬黍,以享司寒。(杜预注曰:黑牡,秬黍也。司寒,北方玄冥之神也,故物皆用黑。有事於冰,故祭其神以上黍。)
《春秋佐助期》曰:黍神名侜倭兰郝。
《春秋说题辞》曰:精移火转生黍,夏出秋改。(杜预注曰:云春之夏,故移也。《农书》曰:黍之言暑也,必须暑改,得阴乃成也。)黍者,缩也。故其立字,"禾"入"米"为"黍"为酒以扶老。(为酒以序尊卑,且禾为柔物,亦宜养老也。)
《尔雅》曰:秬,黑黍。<禾不>,一<禾孚>二米。(郭璞注曰:<禾不>亦黑黍,但中兴黍米异耳。汉和帝时,任城生黑黍,或三四实,一黍二米,得黍三斛八斗是也。)
《史记·封禅书》曰:管仲说桓公曰:"古者封禅鄗上,黍所以为盛。"
《汉书》曰:冀州,民五男三女,畜宜牛、羊,谷宜黍、稷。
《后汉书》曰:承宫,遭天下丧乱,遂将诸生避地汉中。后与妻子之蒙阴山,肆力耕种禾黍。将熟,人有认之者,宫不与计,推之而去。由是显名。
《晋书》曰:刘聪时,河东大蝗,惟不食黍、豆。靳准率部人收而埋之,哭声闻於十馀里。后乃钻土飞出,复食黍、豆、平阳饥甚。
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秦录》曰:符坚宴群臣于钓台,秘书侍郎赵整以坚颇好酒,因为《酒德》之歌,曰:"获黍西秦,采菱东齐。春封夏发,鼻纳心迷。"
《隋书》曰:李士谦隐居,有牛犯其田者,士谦牵置凉处,饲之过於本主,望见盗刈其禾黍者,默而避之。其家僮尝执盗粟者,士谦慰谕之曰:"穷困所致,义无相责。"遽令放之。
又曰:李士谦自以少孤,未尝饮酒食肉,口无杀害之言。至於亲宾来萃,辄陈樽俎,对之危坐,终日不倦。李氏宗党豪盛,每至春、秋二社,必高会极欢,无不沉醉喧乱。尝集士谦所,盛馔盈前,而先为设黍。谓群从曰:"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,荀卿亦云食先黍稷。古人所尚,容可违乎?"少长肃然,不敢弛惰。退而相谓曰:"既见君子,方觉吾徒之不德也!"士谦闻而自责曰:"何乃为人所疏,顿至於此?"
《唐书》曰:德宗以中和节,令文武百辟进农书,献穜稑种。及是,百寮始进《兆人本业》三卷,司农献粟及黍各一斗。
《韩子》曰:韩昭侯之时,黍种尝贵甚。昭侯令人覆廪,廪使果窃黍种而粜之。
《山海经》曰:广都之野,后稷葬焉,爰有膏黍、膏稷。
又曰:鱼山,有人一目,是少昊子孙,食黍。
《韩子》曰:吴起攻秦小亭。倚一车辕北门外,令曰:"能徙此於南门外者,赐上田上宅。"及有徙者,赐如令。俄又置一石赤黍车门外,令曰:"能徙此於西门外者,赐如初。"民争徙之。乃下令曰:"攻亭,能先登者,仕之大夫,赐之上田、上宅。"於是攻之,一朝而拔。
《淮南子》曰:冬三月,天子衣黑衣,乘玄骆,食黍与彘。(黍、彘,水类,时宜也。)
又曰:三代积德而王,齐桓继绝而霸。故树黍者无不获稷,树恩者无不报德。
又曰:渭水多力而宜黍。
《淮南万毕术》曰:取麦门冬、赤黍渍以狐血,阴幹之。欲饮酒,取一丸置舌下。酒吞之,令人不醉。麦门冬、赤黍、薏苡为丸,令妇人不妒。
《白虎通》曰:清明风至,则黍、稷滋。阊阖风至,则种宿麦、黍。
《抱朴子》曰:张子和丹法:用铅、朱砂、曾青水合封之,蒸之於赤黍米中也。
《纪年书》曰:惠成王八年,雨黍。
《国语》曰:子馀使公子赋《黍苗》。(《黍苗》,《小雅》,其诗曰:芃芃黍苗,阴雨膏之。)子馀曰:"重耳之仰君也,若黍苗之仰阴雨也。若君实庇荫膏泽之,使能成嘉谷,荐在宗庙,君之力也。"(在宗庙为祭主。)
《家语》曰:孔子侍坐於哀公,赐之桃与黍焉。哀公请用之,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,左右皆掩口而笑之。公曰:"黍者,所以雪桃,非为食也。"孔子对曰:"丘知之矣。然黍者,五谷之长,郊社宗庙以为上盛;果属有六而桃为下,祭祀不用,不登郊庙。丘闻之:君子以贱雪贵,不以贵雪贱也。今以五谷之长,雪五果之下者,从上雪下也。臣以为妨於教,害於义,故不敢。"公曰:"善"。
《吕氏春秋》曰:得时之黍,芒茎而徼下,穗芒以长,抟采而薄糠,舂之易,而食之不噮(北县切。)而香,如此者不餲。(音遏。)先时者,大本而华,茎杀而不遂(,遂,长。)叶高短穗;后时者,小茎而麻长,短穗而厚糠小米,令而不香。(令,新也。)
又曰: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,儿子必取抟黍也;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,鄙人必取百金矣。
又曰:饭之美者,南海之秬。(秬,黑黍。)
杨泉《物理论》曰:梁者,黍稷之总名。
崔寔《四民月令》曰:四月可种黍,谓之上时。
《汜胜之书》曰:黍者,暑也,种必侍暑。先夏至二十日,此时有雨。强土可种黍,亩三升。黍心未生,雨灌其心,心伤无实。凡种黍者,皆如禾,欲疏於禾。
《祢衡别传》曰:十月,朝黄祖,在艨冲舟上,会设黍臛。衡年少在坐,黍臛至,先自饱食毕,抟以弄戏,其轻慢如此。
刘向《别录》曰:传言邹衍在燕,有谷地,美而寒,不生五谷。邹子居之,吹律而温至,生黍,到今名黍谷焉。
《列女后传》曰:东平衡农师太尉薨,农欲奔赴,无粮自致。妻愿从行,行止纺绩,庶以自资。行到聚亭,遇天霖雨,留独孤母舍。母舍后有空园,农曰:"此园可以种黍。"从求分种之。独孤母曰:"此久废园,惟恐生力劣收不多耳,何分之有乎?"农遂与妻斩荆棘种之。黍将熟,独孤母乃更曰:"黍当分。"农欲委去,妻曰:"不如收敛以遗之,安其意然后乃去。"农遂从之。后还,独孤母以昔黍归农,遂不肯取。
《说文》曰:秬,黑黍也。一稃二米,所以酿鬯也。黍,禾属黏者,以大暑而种,故谓之黍。孔子曰:"黍可以为酒"。
《广雅》曰:粢,黍也。黍穰谓之<禾列>。(音例。)
崔豹《古今注》曰:宣帝元康四年,长安雨黑黍,粟如禾。和帝元兴元年,黑黍穗一禾二实,或三四实,生任城,得粟三斛八斗,以荐宗庙。
《广志》曰:有牛黍,有稻尾秀成赤黍,有马革大黑黍,或云秬黍;有温屯黄黍,有妪亡、燕颔之名。
《吴氏本草》曰:黍,神农甘,无毒。七月取,阴幹。益中补气。
京房《易妖占》曰:天雨黍粟,大人出走。
《荆楚岁时记》曰:十月一日黍臛,俗谓之秦之岁首。未祥黍之义。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,当为其始熟,尝新耳。
《博物志》曰:地三年种蜀黍,其后七年多蛇。
○稌
范晔《后汉书》曰:乌丸国,其地宜稌。
《穆天子传》曰:天子至赤乌,赤乌献稌,麦百载。
《广志》曰:有赤稌,有白、黑、青、黄、燕颔凡五种。
《吕氏春秋》曰:饭之美者,有阳山之稌。
《说文》曰:稌,糜也。(音麋。)
崔豹《古今注》曰:糜,稌也。
○粱
《礼记·曲礼》曰:祭宗庙之礼,粱曰芗箕。
又《郊特牲》曰:饭黍稷稻粱,白黍、黄粱。
《尔雅》曰:虋,赤苗;芑,白苗。(郭璞注曰:衅,赤粱粟;芑,白粱粟,皆好谷也。犍,为含人曰:别味赤、白苗也。又曰:是伯夷所食首阳草也。)
《广雅》曰:藋粱,木稷也。
《续汉志》曰:桓帝之初,京都童谣曰:"城上乌,尾毕逋。公为吏,子为徒。一徒死,百乘车。车班班,入河间。河间姹女工数钱,以钱为室金为堂,石上慊慊舂黄粱。下有悬鼓,我欲击之,丞相卿怒。""城上乌"者,处高独食,不与下共,谓人主多聚敛也。"公为吏,子为徒"者,言蛮夷叛逆,父既为军吏,子弟又为卒徒往击之也。"一徒死,百乘车"者,言前一人讨胡既死矣,后又遣百乘车往也。"车班班"者,言乘舆班班,入河间迎灵帝也。"姹女工数钱",言帝既立,其母永乐太后好聚金钱,以为堂室也。"石上慊慊"者,言太后虽积金钱,犹慊慊常苦不足,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。"我欲击之"者,言太后教帝使卖官授钱,天下忠笃之士怨望,欲击鼓求见卿。"悬鼓"者,复怒而止我也。
《唐书》曰:凉州都督计钦明尝出按部。有吐蕃数万奄至城下,钦明拒战久之,力屈被执。贼将钦明至灵州成下,钦明大呼曰:"贼中都无饮,城内有美酱。乞二升粱米,乞二升墨,乞一挺。"是时贼营中四面阻泥河,惟有一路得入。钦明诈乞此物,以喻城中,冀有简兵练将,候夜掩袭。城中无晤其旨者,寻遇害。
《淮南子》曰:不能耕而欲黍粱,不能织而憙衣裳,无事而求其功,难矣!
又曰:珍怪奇味,人之所美也,而尧粝粱之饭、藜藿之羹;(粝,粗也。)文绣狐白,人所好也,而尧布衣掩形、鹿裘御寒。
《国语》曰:栾伯请公族大夫。公曰:"夫膏粱之性难正。"
《吕氏春秋》曰:吴起为邺令,民歌之曰:"终古斥卤生稻粱。"
杨泉《物理论》曰:粱者,黍稷之总名也。
《神仙传》曰:吴孙权时,有一人种粱在山中,患猿猴食之,闻介象有道,聊从乞辟猿猴法。象告之:"无他法也。汝明日往梁所,望见群猴方往时,便大唤,语之言:'以白介象君,使猿猴莫复来食粱。"此人仓卒,直谓象欺弄之。明日视粱,遇群猴适欲下树,试承象语语猴,即各还山去,遂便绝迹。
《广志》曰:有具粱、解粱、辽东赤粱,魏武帝以为粥。
《本草》曰:白粱,味甘微寒,无毒,主除热益气。有襄阳竹根者最佳。黄粱,出青、冀。
《楚辞·招魂》曰:稻粱穱麦拏黄粱。(拏,糅也。以黄粱和而糅,且香滑。)
傅休弈《雉赋》曰:饮以华泉之水,食以玄山之粱。
左思《魏都赋》曰:雍丘之粱。
○东蔷
《魏书》曰:乌丸地宜东蔷。(东蔷似蓬草,实如葵子,十二月熟也。)
《广志》曰:东蔷色青黑,粒如葵子,幽、凉、并皆有之。
《西河语》曰:贷我东蔷,偿我田粱。
《上林赋》曰:东蔷雕胡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八百四十三 ◎饮食部一
○酒上
《世本》曰:仪狄始作酒醪,变五味。少康作秫酒。
《战国策》曰:帝女仪狄作酒,而进於禹。
《春秋纬命》曰:凡黍为酒,阳据阴乃能动,故以麹酿黍为酒。(麦,阴也。是先渍麹,黍后入,故曰阳相感皆据阴也。相得而沸,是其动也。凡物阴阳相感,非惟作酒。)
《释名》曰:酒,酉也,酿之米麹酉泽,久而味美也。亦言踧也,能否皆强相踧持也;又入口咽之,皆踧其面也。
《说文》曰:酒,就也,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。一曰造也,吉凶所起造也。
又曰:酴,(音途。)酒母也。醴,酒一宿熟也。醪,汁滓酒也。酎,三重之酒也。醨,薄酒也。醑,莤酒也。
《酒经》曰:空乘秽饭,<酉昷>以稷麦,以成醇醪,酒之如也。乌梅、女<麦完>、(胡板反。)甜醹、(音乳。)九杸,澄清百品,酒之终也。
《周礼·天官下》曰:酒正,掌酒之政令,以式法授酒材。辨五齐之名:一曰泛齐,二曰醴齐,三曰盎齐,四曰醍齐,五曰沉齐。(以节度作之,故以齐为名。泛者,成而滓浮泛泛然,如今宜成醪矣。醴犹体也,成而汁滓相将,如今甜酒矣。盎犹翁也,成而色翁翁然,葱白色,如今酂白矣。醍者,成而红赤,如今下酒矣。沉者,成而滓沉,如今造清酒矣。)辨三酒之物,一曰事酒,二曰昔酒,三曰清酒。(事酒,如今之醳酒也。昔酒,久酒,今之旧醳也。清酒,今之冬酿夏成者也。)
《礼记·月令·仲冬》曰:是月也,乃命有司:秫稻必齐,麹孽必时,湛炽必洁,水泉必香,陶器必良,火齐必得。兼用六物,酒官监之,无有差<贝弋>。(有司,谓煮酒之官。六物者,一曰秫稻,二曰麹蘖,三曰湛炽,四曰水泉,五曰陶器,六曰火齐。命酒官监之,无有差忒,谓失误善恶。)
又《曲礼》曰:侍饮於长者,酒进则起,拜受於尊所。(降席拜受,敬也。)长者辞,少者反席而饮。长者举未酹,少者不敢饮。
又《檀弓》曰:知悼子卒,未葬。(悼子,晋大夫荀盈。)平公饮酒,师旷、李调侍,鼓锺。(乐作也。)杜蕢自外来,闻锺声,曰:"安在?"曰:"在寝。"(燕於寝。)杜蕢入寝,历阶而升,酌,曰:"旷饮斯!"又酌,曰:"调饮斯!"又酌,堂上北面坐,饮之,降,趋而出。(三酌皆罚。)平公呼而进之,曰:"蕢,曩者尔心或开予,是以不与尔言。(谓始来入时。开,谓谏争有所发。)尔饮旷,何也?"曰:"子卯不乐,(纣以甲子死,桀以乙卯亡,王者谓之疾日。不以举乐为吉事,所以自戒惧。)知悼子在堂,斯其为子卯也大矣!(言大臣丧重於疾日也。)旷也,大师也,不以诏,是以饮之也。(诏,告也。师,典奏乐。)"乐饮调,何也?"曰:"调也,君之亵臣也。为一饮一食,忘君之疾,是以饮之也。"(言调贪酒食。亵,嬖也。近臣亦当规君疾忧。)"尔饮,何也?"曰:"蕢也,宰夫也,非刀匕是共,又敢与知防?是以饮之也。"(防,禁放谥。)
又《玉藻》曰:君子之饮酒也,受一爵而色洒如也,(洒如,肃敬貌。)二爵而言言斯;(言言,和敬貌。)礼已三爵而油油(油油,说敬貌。)以退。(礼:饮过三爵,则敬杀,可以去矣。)
又《乐记》曰:夫豢豕为酒,非以为祸也,而狱讼益繁,则酒之流生祸也。(以谷食犬豕曰豢。为,作也。言豢豕作酒,本以飨祀养贤,而小人饮之善醉以致狱讼。)是故先王因为酒礼。壹献之礼,宾主百拜,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。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。(壹献,士饮酒之百拜,以喻多礼。)
又《坊记》曰:子云:"觞酒豆肉,让而受恶,民犹犯齿。"
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曰:陈公子完奔齐,桓公使为正卿,辞,使为工正。饮桓公酒,乐,公曰:"以火继之!"辞曰:"臣卜其昼,未卜其夜,不敢!"君子曰:"酒以成礼,不继以淫,义也;(夜饮为淫乐也。)以君成礼,弗纳於淫,仁也。"
又《宣公上》曰:晋侯饮赵盾酒,伏甲,将攻之。其右提弥明知之,(右,车右。)趋曰:"臣侍君宴,过三爵非礼也。"遂扶以下。
又《成公下》曰:鄢陵之战,楚王召子反谋。谷阳竖献饮於子反,子反醉而不能见。(谷阳,子反内竖。)王曰:"天败楚也夫!余不可以待。"乃宵遁。
又《襄公二十三年》曰:季武子无适子。公弥长而爱悼子,欲立之。访於臧纥,曰:"饮我酒,吾为之立之。"季氏饮大夫酒,臧纥为客。(为上宾。)既献,(巳献酒。)臧孙命北面重席,新樽洁之。(酒樽既新复洁。)召悼子,降,逆之。大夫皆起。(臧孙下,迎悼子。)及旅,而召公鉏,(献酬礼毕而通行为旅。)使与之齿。季孙失色。
又《昭公十二年》曰:晋侯以齐侯宴,中行穆子相。(穆子,荀吴。)投壶,晋侯先。穆子曰:"有酒如淮,有肉如坻。(淮,水名。坻,山名。)寡君中此,为诸侯师。"中之。齐侯举矢,曰:"有酒如渑,有肉如陵。寡人中此,与君代兴。(代,更也。)"亦中之。
又《哀公下》曰:齐子多夕,(夕视事。)陈逆杀人,逢之,遂执以入。陈氐方睦,使疾而遗之潘沐,备酒肉焉。(使诈病内潘沐,并得酒肉。潘沐,可以沐头。)飨守囚者,醉而杀之,而逃。
又曰:卫侯占梦,嬖人(以能占梦见爱。)求酒於大叔僖子。(僖子,大叔遗。)不得,与卜人比而告曰:"君有大臣在西南隅,弗去,惧害。"(托占卜梦而言。)乃逐大叔遗,遗奔晋。
《毛诗·国风》曰:十月获稻,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。
又《小雅·鱼藻》曰:王在在镐,岂乐饮酒。(《笺》云:岂亦乐而天下平安,万物得其性,武王向所处乎?处於镐京,乐八音之乐,与群臣饮酒而已。)
又《小雅》曰:伐木许许,酾酒有藇。(以筐曰酾,以数曰湑。藇,美貌。)
又曰:有酒谞我,无酒酤我。(湑,茜之也。酤,一宿酒也。《笺》云:酤,买也。此族人东王之思也。王有酒则沛酋之,无酒酤买之,要欲厚於族人。)
《尚书·酒诰》曰:乃穆考文王,肇国在西土。厥诰毖庶邦、庶士越少正、御事,朝夕曰:"祀兹酒。(文王告众国众土,朝夕敕之,惟祭祀用此酒,不常饮。)惟天降命,肇我民,惟元祀。天降威,我民用大乱丧德,亦罔非酒惟行;越小大邦用丧,亦罔非酒惟辜。文王诰教小子、有正、有事无彝酒。越庶国,饮惟祀,德将无醉。自成汤咸至于帝乙,成王畏相,惟御事,厥棐有恭,不敢自暇自逸,矧曰其敢崇饮。(崇,聚也。自暇自逸犹不敢,况敢聚会饮酒乎?明无。)厥或诰曰群饮,汝勿佚!尽执拘以归于周,予其杀!"(尽执拘群饮酒者,以归於京师,我其择罪重者而杀之。)
《论语》曰:惟酒无量,不及乱。沽酒市脯,不食。
《礼记外传》曰:五齐、三酒,皆供祭祀之用。五齐尊而三酒卑。所以明齐者,酒人和合之,分剂之名也。一曰泛齐,(酒之初成,滓有泛者,泛泛然,俗为白醪。)二曰醴齐,(醴,体也。汁滓末相同一体也。今之甜酒也。)三曰盎齐,一名醆酒,(状如葱白色,今之白醝酒色。)四曰醍齐,(色在白赤之间。)五曰况齐,一名澄齐。(醍之与沉三洒,与上君夫人及宾长,庙中酌献尸及相酬酢之用。)三酒者,列於堂下,臣下相酌,酬酢之用。一曰事酒,一名醳酒,新成者酌饮有事,(谓庙中助祭亲事者也。庙中有事者为荣。)二曰昔酒;(久成而色白,谓旧醳之酒,无事饮之。)三曰清酒。(冬酿夏成,味醇厚。)
《史记》曰:秦缪公亡善马,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。逐得,欲法之。公曰:"君子不以畜害人。"乃赦之。
又曰:高帝除秦苛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高帝患之。叔孙通知上益厌也,说上,愿与诸弟子共起朝仪。汉七年,长乐宫成,群臣皆朝。十月,复置法酒。诸臣侍坐殿上,皆伏,以尊卑次起上寿。觞九行,谒者言罢酒。御史执法,举不如仪者辄引去。竟朝置酒,无敢失礼者。高帝乃曰:"吾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!"
又曰:沛公先入关,屯霸上。项羽至,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羽曰:"沛公欲王关中。"羽大怒,欲击之。沛公因项伯见羽,羽留沛公饮。项王、项伯东向坐,亚父南向坐--亚父者,范增也;沛公北向坐,张良西向侍。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,示之者三。项王默然。项庄入,以剑舞,欲因击沛公。张良至军门,见樊哙,曰:"甚急!今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"哙曰:"此迫矣。臣请入,与之同命!"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,哙则其盾以撞,卫士仆地。哙遂披帷西向而立,瞋目视项王。项王按剑而跽,曰:"客何为者?"良曰:"沛公参乘樊哙也。"王曰:"壮士!赐之卮酒。"则与斗卮酒,樊哙饮之。王曰:"赐之彘肩。"则与一生彘肩,哙覆盾於地,拔剑切而啖之。王曰:"壮士!能复饮乎?"曰:"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"
又曰:"曹参代萧何为相,一遵何约束,日夜饮淳酒。卿大夫及宾客见参不事事,皆欲言。至者,参辄饮醉之,终莫得言。丞相舍后园近吏舍,吏舍日饮歌呼,从吏恶之,无如之何。乃请参游园中,闻吏醉歌呼,从吏请按之。参乃取酒,张坐饮,亦歌呼与相参。
又曰:高祖过沛,置酒,自击筑为歌,使沛子弟佐酒。
又曰:高后与诸吕、刘氏大臣宴饮,令朱虚侯章为酒吏。章曰:"臣,将种也,清以军法行酒。"后可之。酒酣,诸吕有一人醉,亡酒,章追斩之。后与左右皆大惊也。
《汉书》曰:酒者,天之美禄,帝王所以颐养,天下享祀祈福,扶衰养病,百福之会。
又曰:百末旨酒(百华之末酒也。)布兰生。(芬芳布列,若兰之生也。)
又曰:于定国饮酒至石不乱,益精明。
又曰:陈遵,守孟公。每大饮宾客,闭门,取车辖投井中。虽有急,终不得去。
又曰:张让专权,孟他以葡萄酒一斗遗让,拜他为凉州刺史。
《后汉书》曰:光武诏冯异归家上冢,使太中大夫赍牛酒,令二百里内太守、都尉已下及宗族会焉。
又曰:寇恂数与邓禹谋议,禹奇之,因奉牛酒交欢。
又曰:鲁恭兄弟俱为诸儒所称,学士争归之。太尉赵熹慕其志,每岁时,遣子问以酒粮,皆辞不受。(问,遗也。)
又曰:汝南太守欧阳歙,请郅惲为功曹。汝南旧俗:十月飨会,百里内县皆赍牛酒到府宴饮。时临飨,礼讫,歙教曰:"西部督邮繇延,天资忠贞,禀性公方,摧破奸凶,不严而理。今与众儒共论延功,显之于朝。太守敬嘉厥休,牛酒养德。"主簿读书教,户曹引延受赐。惲於下坐,愀然前曰:"司正举觥,(愀,变色貌也。司正,主礼仪者。觥,罚爵也。)以君之罪,告谢于天。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(言延外示方直,而实柔弱也。)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,所在荒乱,怨慝并在。明府以恶为善,股肱以直从曲,此既无君,又复无臣,惲敢再拜奉觥!"歙色惭动,不知所言。门下掾郑敬进曰:"君明臣直,功曹言切,明府德也!可无受觥哉?"歙意少解,曰:"实歙罪也,敬奉觥。"
又曰:张酺虽在公位,而父常居田里。酺每有迁职,辄一诣京师。尝来候酺,适会岁节,公卿罢朝,俱诣府奉酒上寿,极欢醉,众人皆庆羡之。及父卒,既葬,诏遣使赍牛酒为释服。
又曰: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,遣使要郑玄。大会宾客,玄最后至,乃延升上坐。身长八尺,饮酒一斛,秀眉明目,容仪温伟。
《魏志》曰:徐晃破关羽,振旅还摩陂。太祖迎晃七里,置酒大会。太祖举卮酒劝晃,且劳之曰:"全樊、襄阳,将军之功也!"
又曰:吕布骑将侯成,遣客收马十五匹。客悉驱马去,向沛城欲归刘备。成自将骑逐之,悉得马还。诸将合礼贺,酿五六斛酒,猎得十馀猪。未饮食,先持半猪、五斗酒自入诣布前,跪言:"蒙将军恩,逐得所失马。将来相贺,自酿少酒,猎得猪,末敢饮食,先奉上微意。"
又曰:邴原初辞家求学。原旧性能饮酒,自行之后,八九年间酒不向口。单步负笈,苦身持刀。至陈则师韩子助;颍川则宗陈仲弓;汝南则交范孟博;涿郡则亲卢士干。临别,师友以原不饮酒,会米肉送原。原曰:"敝塑饮酒,但以荒思废业,故断之耳。今当远别,因见贶饯,可以饮宴。"於是安坐饮酒,终日不醉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八百四十四 ◎饮食部二
○酒中
《魏略》曰:太祖时禁酒,而人窃饮之。故难言酒,以白酒为贤人,清酒为圣人。
又曰:王陵表满宠年过耽酒,不可居方任。帝将召宠,给事中郭谋曰:"宠为汝南太守、豫州刺史二十馀年,有勋方岳;及镇淮南,吴人惮之。若不如所表,将为所斗。可令还朝,问以方事以察之。"帝从之。宠既至,进见,饮酒至一石不乱。帝慰劳遣还。
又曰:华歆能剧饮,至石馀不乱。众人微察,常以其整衣冠为异。
又曰:乌桓东胡俗能作白酒,而不知作麹蘖,常仰中国。
《九州春秋》曰:曹公制酒禁,而孔融书嘲之,曰:"夫天有酒旗之星,地列酒泉之郡,人有旨酒之德。故尧不先千锺无以成其圣;且桀、纣以色亡国,今令不禁婚姻也。"太祖外虽宽容之,内不能平。御史大夫郄宪知旨,以免融官。
《吴志》曰:孙权於武昌临钓台,饮酒大醉,令人以水洒群臣,曰:"今日酣饮,惟醉堕台中,乃当止耳!"张昭正色不言,出外,车中坐。权遣人呼昭还,谓曰:"为共作乐耳,公亦何为怒乎?"昭对曰:"昔纣为糟丘酒池,长夜之饮,当时亦不以为恶也!"权默然有惭色。
又曰:孙权常令中书郎诣顾雍,有所咨访,若合雍意,事可施行,即与相反复,究而论之,为设酒食;如不合意,雍即正色改容,默然不言,无所施。郎退,造权,曰:"顾公欢悦,是事合宜也;其不言者,是事未平也,孤当重思之。"其见敬信如此。
又曰:孙权尝命诸葛恪行酒,至张昭前,昭先有酒色,不肯饮,曰:"此非养老之礼也。"权曰:"卿其能令张公辞屈,乃当饮之耳。"恪难昭曰:"昔师尚父九十,拥旌仗钺,犹未告老也。今军旅之事,将军在后;酒食之事,将军在先。何谓不养老也?"昭卒无辞,遂为尽爵。
又曰:曹公出濡须,甘宁为前部督,受敕斫敌前营。权特赐米酒、众肴,宁乃特赐手下百馀人,食之毕。宁先以银碗酌酒,自饮两碗,乃酌与其都督,不时肯持。宁引刀置膝上,呵谓之曰:"卿见知於至尊,熟与甘宁?宁尚不惜死,卿何以独惜死?都督见宁色厉,即起拜持酒。及通酌兵各一两碗。至二更时,衔枚出斫敌。敌惊动遂退。宁益贵重。
又曰:孙皓每飨宴,无不竟日。坐席无能不,率以七升为限。虽不悉入口,皆浇灌取尽。韦曜素饮酒不过二升,初见礼异时,常为裁减,或密赐茶茗以当酒。至於宠衰,更见逼强,辄以为罪。又於酒后使侍臣难折公卿,以嘲弄侵克,发擿私短,以为欢笑焉。
又曰:笮融督广陵运漕,大起浮图祠。每浴佛,多设酒饭,布席於路,经数十里,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,费以巨万计。
《蜀志》曰:简雍拜昭德将军。时天旱,禁酒酿者。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酿具,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。雍从先主游观,见一男子行於道,谓先主曰:"彼欲淫,何以不缚?"先主曰:"卿何以知之?"对曰:"彼有其具,与欲酿者同。"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。
《晋书》曰:王戎尝如阮籍饮,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。籍以酒少,酌不及昶,昶无恨色。戎异之,他日问籍曰:"彼何如人?"答曰:"胜公荣,不可不与饮;若减公荣,则不敢不共饮。惟公荣,可不与饮。"
又曰: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。帝欲试之,以酒八斗饮之,密益其酒,涛极本量而止。
又曰:陆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。抗尝遗祜酒,祜饮之不疑;抗有疾,祜馈之药,抗亦推心服之。于时以为华元、子反复见於今。
又曰:阮孚为散骑常待,以金貂换酒,为有司所弹。
又曰:谢弈为桓温司马,谓之方外司马。因以酒逼温走入南康王门避之,主曰:"君无狂司马,何由得相见?"弈遂引温一兵卒於厅事共饮,曰:"失一老兵,得一老兵,亦何所怪?"
又曰:陆纳,字祖言,为吴兴太守。将之郡,先至姑熟辞桓温。因问温曰:"公致酒可饮几升?食肉多少?"温曰:"年大来,饮三升便醉,白肉不过十脔。卿复云何?"曰:"素不能饮,正可二升。肉亦不足言。"后伺温闲,曰:"外有微礼,方守远郡,欲与公一醉,以展下情。"温欣然纳之。时王坦之、刁协在座,及受礼,惟有酒一斗,鹿肉一拌,座客警愕,纳徐曰:"明公近云饮酒三升,纳正可二升,今有一斗,以备酌馀沥。"温及宾客并叹其真率。温更敕中厨没精馔,酣宴极欢而罢。
又曰:何充,字次道。能饮酒,雅为刘恢所贵。恢每云:"见次道饮,令人欲倾家酿。"言其能温克也。
又曰:陶侃每饮酒有常限。欢有馀而限已竭。殷浩更劝少进,侃凄然曰:"年少时,尝诫之。"乃已。
《宋书》曰:王弘为江州刺史,欲识陶潜,不能致也。潜尝往庐山,弘令潜故人庞通之遗酒於半道栗里要之。潜有脚疾,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。及至,欣然便共饮酌。俄顷弘至,亦无忤也。先是,颜延之为刘柳后车功曹,在寻阳与潜情款。后为始安郡,经过潜,每往必酣饮致醉。延之临去,留二万钱与潜。潜悉送酒家,稍就取酒。尝九月九日无酒,出宅边菊丛中坐,久之,逢弘送酒至,即便就酌,醉而后归。潜不解音声,而畜素琴一张,每有酒,适辄抚弄,以寄其意。贵贱造者,有酒辄设。潜若先醉,便语客:"我醉欲眠,卿可去。"其真率如此。郡将候潜,逢其酒熟,取头上葛巾漉酒,毕,还复着之。
又曰:顾宪之为建康令,清俭强力,为政甚得人和。故都下饮酒者,醇旨辄号为"顾建康",谓其清且美焉。
又曰:孔顗为江夏内史,性便酒。每醉,辄弥日不醒。居常贫罄,无有丰约,未尝关怀。为府长史,典签咨事,不呼前不敢前,不令去不敢去。虽醉日居多,而晓明政事,醒时判决,未尝有拥。众咸云:"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,胜世人二十九日醒也。"
又曰:颜延之好骑马遨游。里巷遇旧知,辄据鞍索酒。得必倾尽,欣然自得。
又曰:沈文季出为吴兴太守。文季饮酒至五斗,妻王氏饮亦至三斗。常对食竟日,而视事不废。
又曰:袁粲为丹阳尹,尝步屟白扬郊野间,道遇一士大夫,便呼与饮,酣。明日,此人谓被知顾,到门求进。粲曰:"昨饮酒无偶,聊相要耳!"竟不与相见。
又曰:肖思话尝从文帝登锺山北岭,中道有盘石清泉,上使於石上弹琴,因赐以银锺酒,谓曰:"相赏有松石间意!"
又:《彭城王义康传》曰:会稽长公主,於兄弟为长,文帝所亲敬。上尝就主宴集甚欢。主起再拜顿首,悲不自胜。上不晓其意,起自扶之。主曰:"车子岁暮必不见客,特乞其命。"因恸哭。上亦流涕,指蒋山曰:"必无此虑,若违今誓,便是负初宁陵!"即封所馀酒,赐义康,曰:"会稽姊饮,忆弟,所馀今封送。"车子,义康小字也。
《齐书》曰:高帝幸东宫,召诸王宴饮,因游玄圃园。长沙王晃捉华盖,临川王暎执雉尾扇,闻喜公子良持酒枪,南郡王行酒,武帝与豫章王嶷及王敬则自捧肴馔。高帝大饮,赐武帝已下酒,并大醉,尽欢,日暮乃去。
又曰:谢朏为吴兴太守,与弟氵籥於征虏渚送别。朏指氵籥口曰:"此中惟宜饮酒!"氵籥建武之朝专以长酣为事。与刘瑱、沈昭略交饮,各至数斗。朏既至郡,致氵籥数斛酒,遗上曰:"力饮此物,勿豫人事。"氵籥尝与刘悛饮,推辞久之。悛曰:"谢庄儿不可云不能饮!"氵籥曰:"苟得其人,自可沉湎千日!"悛甚惭无言。
又曰:王琨俭於财用,酒不过两爵,辄云:"取酒难遇之。"
《梁书》曰:初,梁武帝总延后进二十馀人,置酒赋诗。臧盾以诗不成,罚酒一斗,饮尽,颜色不变,言笑自若。萧介染翰便成,文无加点。帝两美之,曰:"臧盾之饮,萧介之文,即席之美也!"
又曰:阴铿尝与宾友饮宴,见行觞者,因回酒炙以授之。众坐皆笑,铿曰:"吾侪终日酣饮,而执爵者不知其味,非人情也。"及侯景之乱,铿尝为贼擒,或救之获免。铿问之,乃前所行觞者。
又曰:张缵为湘州刺史。初,吴兴吴规颇有才学,邵陵王纶引为宾客,深相礼遇。及纶作牧郢藩,规随从江夏。遇缵出之湘镇,路经郢服,纶饯之南浦。缵见规在坐,意不能平,忽举杯曰:"吴规饮此酒,庆汝得陪今宴!"规寻起,还。其子翁孺见父不悦,问而知之。翁孺因气结,尔夜便卒。规恨缵,悲恸而愤哭兼至,信次之间又殒。规妻深痛夫、子,翌日又亡。时人为:"张缵一杯酒,杀吴氏三人。"
《南史》曰:南海有顿逊国,在海崎上,有酒树似安石榴。采其花汁停瓮中,数日而成酒。
《后魏书》曰:太宗引崔浩论事,语至中夜。太宗大悦,赐浩缥醪酒十斛,水精戎盐一两,曰:"朕味卿言若盐、酒,故与卿同其味也。"
又曰:高允被敕,论集往世酒之败德以为《酒训》,孝文览而悦之。
又曰:胡叟少孤,每言及父母则泪下,若孺子之号。春秋常祭之前,则先求旨酒。时敦煌汜潜家善酿酒,每节送一壶与叟。论者以潜为君子。
又曰:李元忠拜南赵郡太守,好酒无政绩。及庄帝崩,弃官,潜图义举。会齐神武东出,元忠便乘露车,载浊酒以奉迎。神武闻其酒客,未即见之。元忠下车,独坐酌酒擘脯食之,谓门者曰:"本言公招延豪杰,今闻国士到门,不能吐哺辍洗,其人可知!还吾刺,勿复通也。"门者以告,神武遽见之。
又曰:齐神武自太原来朝,见朱游道,曰:"此人是游道邪?常闻其名,今日始识其面!"迁游道别驾。后日,神武之司州,飨朝士,举觞属游道曰:"饮高欢手中酒者,大丈夫!卿之为人,合饮此酒。"
又曰:魏帝宴华林园,谓神武曰:"自顷所在百司,多有贪暴,朝廷中有能公平直言、弹劾不避亲戚者,王可劝酒。"神武降阶跪言:"惟御史中尉崔暹一人,谨奉明旨,敢以酒劝。并臣所射赐物千段,乞以回赐。"帝又褒美之。
又曰:刘藻,字彦先。父宗之,庐江太守。涉猎群籍,美谈笑,善与人交,饮酒至一石不乱。藻为平东别将,辞於洛水之南,孝文曰:"与卿石头相见。"藻对曰:"臣虽才非古人,度亦不留贼虏!而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,以待百姓。"帝大笑曰:"今未至曲阿,且以河东数石赐卿。"
又《裴粲传》曰:元颢入洛,以粲为西兖州刺史。寻为濮阳太守崔巨伦所逐,弃州入嵩高山。节闵帝初,复为中书令。后正月晦,帝出临洛滨。粲起御前,再拜上寿酒。帝曰:"昔北海入朝,暂窃神器,尔日卿诫之以酒;今欲我饮,何异於往情?"粲曰:"北海志在沈湎,故谏其所失;陛下齐圣温克,臣敢献微诚。"帝曰:"甚愧来誉!"仍为命酌。
又曰:齐郡王简性好酒,不能理公私之事。妻常氏,燕郡公喜女也。文明太后以赐简,干综家事,颇节简酒。乃至盗窃求乞婢侍,卒不能禁。
又曰:阮孚性机辩,好酒,貌短而秃。周文帝偏所眷雇,常於室内置酒十瓶,馀一斛,上皆加帽,欲戏孚。孚适入室,见即警喜曰:"吾兄弟辈甚无礼,何为窃入王家,匡坐相对?宜早还宅也!"因持酒归,周文抚手大笑。
《北齐书》曰:段韶尤啬於财,虽亲戚故旧,略无施与。其子孙尚公主,并省丞郎,在家佐事十馀日,事毕辞还,人惟赐一杯酒。
又曰:高季式豪率好酒,又恃举家勋功,不拘俭节。与光州刺史李元忠生平游款。在济州夜饮,忆元忠,开城门,令左右乘驿马,持一壶酒往光州劝元忠。朝廷知而容之。
又曰:刘河南王孝瑜,武成礼遇特隆。帝在晋阳,手敕之曰:"吾饮汾清二杯,劝汝邺酌两碗。"其亲爱如此也。
又曰:齐皇甫亮性质朴纯厚,终无片言矫饰。属有敕下司各列勤堕,亮三日不上省。文宣王亲诘其故,亮曰:"一日雨,一日醉,一日病酒。"文宣以其实,优容之。
又曰:周文帝闻韦敻养高不仕,辟之不能屈。明帝即位,礼敬逾重。乃为诗愿时朝谒。帝大悦,敕有司给河东酒一斗,号之曰:"逍遥公"。
《唐书》曰:定州总管李玄通性刚烈,无所屈挠。初,城陷,为刘黑闼所囚。其故吏有以酒食馈之者,玄通谓之曰:"诸君哀吾困辱,故以酒食来相宽慰耳。吾要当为诸君一醉,可乎?"遂与乐饮,因请剑起舞。舞毕,以剑溃腹而死。
又曰:葡萄酒,西域有之,前代或有贡献。及破高昌,收马乳葡萄实,於苑中种之,并得其酒法。上自损益造酒。酒成,凡有八色,芳春酷列,味兼醍盎。既颁赐群臣,京师识其味。
又曰:麟德元年九月,壁州刺史邓弘庆制酒令"平索者精"四序。
又曰:张镇州拜舒州都督。舒州,即其本邑。镇州乃多市酒肴,就望江旧宅,尽召故人亲戚,与之酣宴,散发箕踞,敦畴昔之欢十日,赠以钱帛。既而垂泣,谓亲宾曰:"比者张镇州与故人为欢,今日以后,舒州都督治百姓耳。君民礼隔,不得交游。"因与之诀。自是,亲戚有犯法,一无所纵,州境因兹肃然。
又曰:李景伯景龙中为谏议大夫。中宗尝与宰臣贵戚内宴,酒酣,递唱《回波乐》,甚喧杂失礼。次至景伯,歌曰:"《回波》尔时酒卮,微臣职在箴规,礼饮只合三爵,君臣杂混非宜!"席为之散,时人称之。
又曰:李適之雅好宾友,饮酒一斗不乱。夜则宴赏,昼决公务,廷无留事。
《管子》曰:桓公饮管仲酒,仲弃其半。公问其故,对曰:"臣闻酒入舌出,舌出言失,言失身弃。臣弃身不知弃酒。"桓公笑焉。
《晏子》曰:景公饮酒,移於晏子之家。晏子立於门,曰:"国德无有故乎?君今何为非时而夜辱?"公曰:"酒醴之味,金石之声,愿与夫子乐之。"晏子曰:"臣不敢与焉。"公乃移於司马穰苴之家,穰苴答如晏子。公复移於梁丘据,据左执琴,右拥竽,行歌而至。公曰:"乐哉!无彼二子,何以持国?无此一臣,何以乐身?"
《孙卿子》曰:醉者越百步沟以为跬步也,俯而出城门以为万丈之门,酒乱其神也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八百四十五 ◎饮食部三
○酒下
《孟子》曰:禹恶旨酒而好善言。
《孔丛子》曰:平原君与子高饮,强子高酒,曰:"有谚云:'尧、舜千锺,孔子饮百觚,子路嗑嗑,尚饮百榼。'古之贤圣,无不能饮,子何辞焉?"子高曰:"以予所闻,圣贤以道德兼人,未闻饮酒。"
《列子》曰:夫醉者之坠於车也,虽<疒尔>不死。骨节与人同,犯害与人异,其神全也。乘亦不知也,坠亦不知也,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,是故遌物而不慴。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,况得全於天乎?
《韩子》曰:晋平公与群臣饮。饮酣,乃喟然而叹曰:"莫乐为人君,惟其言而莫之违!"师旷侍坐於前,援琴撞之。公披衽而避,琴伤於壁。公曰:"大师谁撞?"师旷曰:"今者有小人言於侧者,故撞之!"公曰:"寡人也。"师旷曰:"嘻!是非君人者之言也!"左右请除之,公曰:"释之,以为寡人戒。"
又曰:齐桓公饮酒醉,遗其冠,耻之,三日不朝。管仲曰:"此非有国之耻也,公胡不雪之以政?"公曰:"善!"因发仓赐贫穷,论囹圄出薄罪。处三日而民歌之,曰:"公胡不复遗冠乎?"
又曰:宋人有少者欲效善。见长者饮无馀,亦自饮而尽之。
王孙子《新书》曰:楚庄王攻宋,厨有臭肉,樽有败酒。将军子重谏曰:"今君厨肉臭而不可食,樽酒败而不可饮;而三军之士,皆有饥色。欲以胜敌,不亦难乎?"庄王曰:"请有酒投之士,有食馈之贤。"
《淮南子》曰:楚会诸侯,鲁、赵皆献酒於楚王。主酒吏求酒於赵,赵不与。吏怒,乃以赵厚酒易鲁薄者奏之。楚王以赵酒薄,遂围邯郸。
《抱朴子》曰:郑君酿酒,酒成,因以附子、甘草屠内酒中,暴令幹,如鸡子大。一丸投一斗水,立成美酒。
又曰:葛仙公每饮酒醉,常入门前陂中,竟日乃出。曾从吴主到列州,还大风,仙公船没。吴主谓其已死。须臾从水上来,衣履不湿,而有酒色,云:"昨为伍子胥召,设酒,不能便归,以淹留也。"
《吕氏春秋》曰:肥肉厚酒,务以自强,命曰烂肠之食。
《韩诗外传》曰:夫饮食之礼,不脱屦而即序者,谓之礼;跣而上坐者,谓之宴。能饮者饮之,不能饮者已,谓之醧;齐颜色,均众寡谓之沉;闭门不出者谓之湎。故君子可以宴,可以醧;不可以沉,不可以湎。
《黄石公记》曰:昔者良将用兵,人有馈一单醪者。使投之於河,令将士迎流而饮之。夫一单醪不能味一河水,三军思为之死,非滋味及之也。
贾谊《新书》曰:晋师伐虢,虢公出奔至泽中,曰:"吾饥渴甚!"其御者进清酒腶脯,问御曰:"汝何故谄谀?"曰:"恐君必亡,所以储也。"虢公作色怒,御者曰:"臣言误也。君所以亡者,天下皆不肖,疾公贤也。"虢公喜,据轼而笑。饥倦,乃枕御者膝而卧。御以块代其膝而去,虢公因饿死。
《神异经》曰: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,两脚中间相去千里,腹围一千六百里。但日饮天酒五升,不食五谷鱼肉,惟饮天酒。忽有饥时,向天仍饮。好游出海间,不犯百姓,不千万物,与天地同生。
又曰:西北荒中有酒泉,此酒美如肉,清如镜。其上有玉樽,取一樽,复一樽,与天地同休,无幹时。饮此酒,人不死不生。
《东方朔别传》曰:武帝幸甘泉,长平阪道中有虫,赤如肝,头目口齿悉具。先驱驰还以报,上使视之,莫知也。时朔在属车中,令往视焉。朔曰:"此谓怪气,是必秦狱处也。"使案地图,果秦狱地。上问朔:"何以去之?"朔曰:"夫积忧者,得酒而解。"乃取虫置酒中,立消。赐朔帛百匹。后属车上盛酒,为此故也。
《说苑》曰:魏文侯与大夫饮,使公乘不仁为觞政,曰:"饮若不尽,浮之大白。"文侯不尽,公乘不仁举白浮君也。
又曰:吴王从民饮酒,子胥谏曰:"昔白龙下清冷之渊,化为鱼,渔者射中其目,白龙上告天。王舍万乘,从布衣,恐有射目之患也。"
《论衡》曰:东凤至,酒湛溢。按,酒味酸,从东方木也。味酸,故酒湛溢也。
又曰:文王饮酒千锺,孔子百觚。圣人胸腹小大与人均等,若饮千锺,宜食百牛;能饮百觚,则能食十羊。使文王身如防风,孔子身如长狄。文王、孔子,率礼之人,垂誉后世,岂千锺百觚耶?纣车行酒,骑行炙,二十日为一夜。按,纣以酒为池,因谓车行酒;以肉为林,因为骑行炙耳。或是覆酒滂沲於地,因以为池;酿酒积糟,因以为丘;悬肉似林,因言肉林耳。
《西京杂记》曰:司马相如还成都,以所服鹔鹴裘,就市阳昌贳酒,与卓文君为欢。
《典论》曰:孝灵末,百司湎酒,酒千文一斗。常侍张让子奉为太医令,与人饮,辄去衣露形,为戏乐也。
又曰:洛阳令郭珍,家有巨亿。每暑召客,侍婢数十,盛装饰,罗縠披之,袒裸其中,使进酒。
又曰:刘表有酒爵三:大曰伯雅,次曰仲雅,小曰季雅。伯雅容七升,仲雅六升,季雅五升。又设大针於杖端,客有酒,辄以劖之,验醉醒也。
《博物志》曰:刘玄石曾於中山酒家沽酒,酒家与千日酒饮之,至家大醉。其家不知,以为死,葬之。后酒家计向千日,往视之,云已葬。於是开棺,醉始醒。俗云:"玄石饮酒,一醉千日。"
又曰:西域有葡萄酒,积年不败。彼俗传云:可至十年;欲饮之,醉弥日乃解。
《古今记》曰:乌孙国有青田核,得水则有酒味,甚淳美如好酒。饮尽随更注水随成。不可久,久则苦不可饮。名曰青田酒。
《世说》曰:锺毓、锺会少有令誉。其父昼寝,因共偷服散酒。父时觉,且托寐以观之。毓拜而后饮,会饮而不拜。父问其故,毓曰:"酒以成礼,不敢不拜。"问会,会曰:"偷酒乃非礼,所以不拜。"
又曰:阮籍遭母忧,在晋文王座进酒肉。司隶何曾亦在座,曰:"明公方以孝理天下,而阮籍以重哀显於公座,饮酒食肉。宜流之海外,以正风教!"文王曰:"嗣宗毁顿如此,君不能共忧之。宜且有疾,而饮酒食肉,固丧礼也。"籍饮啖不辍,神色自若。步兵校尉尉,厨中有贮酒数百斛,阮籍乃求为步兵。(或云:籍与刘灵饮步兵厨中,酒未尽,并醉而物故。皆好事者为之。籍景元年卒,太始中灵犹存焉。)
又曰:刘灵纵酒放达,或脱入衣裸形在室中。人见讥之。灵曰:"我以天地为栋宇,室屋为裈衫,诸君何以和我裈中?"
又曰:张季鹰纵任不拘,时人号为江东步兵。或谓之曰:"卿乃纵适一时,独不为身后名也?"张答曰:"使我有身后名,不如即时一杯酒!"
又曰:阮宣子尝步行,以百钱挂杖头。至酒店便独酣畅。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。
又曰:山季伦为荆州,时出酣畅。人为歌曰:"山公时一醉,径造高阳池,日暮倒载归,酩酊无所知。时复乘骏马,倒着白接篱,举手语葛强,何如并州儿?"(高阳池在襄阳,强是其爱将,并州人也。《襄阳记》曰:汉侍中习郁於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,池边有高堤,皆种竹及长楸,芙蓉覆水,是游宴名处也。季伦游此池,未尝不大醉而还,恒曰:"此是我高阳池也!")
又曰:鸿胪孔群好饮酒,王丞相语云:"卿恒饮酒,不见酒家复瓶布?日月久则糜烂。"群曰:"公不见糟中肉,乃更堪久!"群常与亲旧书云:"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,不了麹蘖事。"
又曰:周顗,字伯仁,风德雅重深远。危乱,还江东。积年恒大饮酒,尝经三日不醒,人谓之三日仆射。
又曰:诸阮能饮酒。仲容至宗人间共集,不复用常杯酌,以瓮盛酒。宾坐相向,大酌更饮。时有群猪来饮酒,去上便共饮之。
又曰:桓公有主簿善别酒,辄令先尝,好者谓"青州从事",恶者谓"平原督邮"。青州有齐郡,平原有革县。从事言至齐,督邮言至革上住。
又曰:王孝伯问王大:"阮籍何如司马相如?"王大曰:"阮籍胸中垒隗,故须浇之。"(言同相如,惟有酒异。大,悦小字。)王大叹曰:"三日不饮酒,觉形神不复相亲。"(宋明帝《文章志》曰:洸嗜酒,一饮或连日不醒,自号上顿也。谚以大饮为上顿,起於忧也。)王孝伯云:"名士不须奇才,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,读《离骚》,便可称名士也。"
《神仙传》曰:孔元方者,专修道术。元方为人,恶衣疏食,饮酒不过一斗,年百七十馀岁。道成,人或请元方同会。人人作酒令,次至元方作令,元方无所说,直以一杖柱地。因把杖倒竖头在下,足在上,以一手持酒,倒饮之。人莫能为也。
《列仙传》曰:酒客者,梁市上酒家客也。作酒常美,日售万钱。有过逐之,主人酒便酸败。
《异苑》曰:有虹食薛愿釜中水尽。愿辇酒饮之,虹吐金满釜,因置丰富也。
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杨子拒妻,刘臣公之女,字奉汉。有四男二女。拒早亡,教道闺门,动有法则。长子元珍,尝出饮酒,自舆而归。母不见,十日,诸弟谢过乃见。数责曰:"夫饮酒有节,不至沉湎者,礼也。汝乃沉荒,慢而无礼,自为败首,何以帅先诸弟!"
郭仲产《湘州记》云:衡阳县东南有酃湖,土人取此水以酿酒,其味醇美,所谓酃酒。每年尝献之。晋平吴,始荐酃酒於太庙是也。
《时镜新书》曰:晋海西令问董勋云:"正旦饮酒,先饮小者,何也?"勋曰:"俗以小者得岁,故先以酒贺之;老者失时,故后饮酒。"
《十洲记》曰:瀛州有玉膏,如酒味,名曰玉酒,饮数斗辄醉,令人长生。
《南岳夫人传》曰:夫人设王子乔琼苏绿酒。
《孝子传》曰:蔡顺,字君仲。母饮酒,吐呕颠倒。恐母中毒,尝母吐验之。
《楚辞》曰:蕙肴设兮兰籍,奠桂酒兮椒浆。
又曰:屈原曰:"众人皆醉,惟我独醒。"渔父曰:"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?"
《梁四公记》曰:高昌遣使献幹葡萄冻酒。帝命杰公迓之,谓其使曰:"葡萄七是洿林,三是无半。冻酒非八风谷所冻者,又无高宁酒和之。"使者曰:"其年风灾,葡萄不熟,故驳杂冻酒。奉王急命,故非时耳。"帝问杰公群物之异,对曰:"葡萄,洿林者,皮蒲味美;无半者,皮厚味苦。酒是八风谷冻成者,终年不坏。今臭其气酸,洿林酒滑而色浅,故云然。"
《岭表录异》曰:南中酿酒,即先用诸药别淘漉,粳米漉幹,旋入药,和米捣熟,即绿纷矣。热水溲而团之,形如餢飳,以指中心刺作一窍。布於簟席上,以苟杞构叶罨之,其体候好弱,一如造曲法。既而以藤篾贯之,悬於烟火之上。每酝一年用几个饼子,固有恒准矣。南中地暖,春、冬七日熟,秋、夏五日熟。既熟,贮以瓦瓮,用粪扫火烧之。(亦有不烧者,为清酒也。)大抵广州人多好酒,晚市散,男儿女人倒载者,日有三二十辈。坐酒行,即两面罗列,皆是女人。招呼鄙夫,先令尝酒。盎上白瓷瓯谓之<舌瓦>刮,一<舌瓦>三文,不持一钱。来去尝酒致醉者,当垆妪但笑弄而已。盖酒贱之故也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八百四十六 ◎饮食部四
○嗜酒
《左传》曰:齐庆封好田而嗜酒,与舍政,(舍,封子。庆封当国,不自为政,以付舍。)则以其内实迁于卢蒲嫳氏,易内而饮酒。(内实,宝物妻妾也。)
《传》又曰:郑伯有嗜酒,为窟室,(窟室,地室。)而夜饮酒,击钟焉,朝至未已。朝者曰:"公焉在?"(家臣,故谓伯有为公。)其人曰:"吾公壑谷。"(壑谷,窟室。)皆自朝布路而罢。(布路,分散。)既而朝,(伯有朝郑君。)则又将使子皙如楚,归而饮酒。庚子,子皙以驷氏之甲伐而焚之。伯有奔雍梁。(雍梁,郑地。)醒而后知之,遂奔许。
《传》又曰:齐惠栾、高氏皆嗜酒,(栾、高二族皆出惠公。)信内多怨,(说妇人言,政多怨。)强於陈、鲍氏而恶之。(恶陈、鲍。)夏,有告陈桓子曰:"子旗、子良将攻陈、鲍氏。"亦告鲍氏。桓子授甲而如鲍氏,遭子良醉而骋。(欲及子良醉,故驱告鲍文子。)遂见文子,(文子,鲍国。)则亦授甲矣。使视二子,(二子,子旗、子良也。)则皆将饮酒。桓子曰:"彼虽不信,(彼,传言者。)闻我授甲,则必逐我。及其饮酒也,先伐诸?"陈、鲍方睦,遂伐栾、高氏。
《后汉书》曰:更始韩夫人尤嗜酒,每侍饮,见常侍奏事辄怒,曰:"帝方对我饮,正用此时持事来乎?"起,抵破书案。
又曰:马氏为人嗜酒,阔达敢言。(阔达,大度也。敢言,谓言果言敢,无所隐也。)时醉,在御前面折同列,言其短长,无所避忌。帝故纵之,以为笑乐。
《魏志》曰:徐邈,字景山,魏国初为尚书郎。时科禁酒,而邈私饮,至於沉醉。校尉赵达问以曹事。邈曰:"中圣人。"达白太祖,太祖甚怒。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:"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,浊者为贤人,邈性慎,偶醉言耳。"坐刑。后车驾幸许昌,问邈曰:"颇复中圣人不?"邈对曰:"昔了反毙於谷阳,御叔罚於饮酒。臣嗜酒,二子不能自惩,时复中之。然宿瘤以丑见传,而臣以醉见识。"帝大笑,顾左右曰:"名不虚立!"
又曰:时苗,字德胄,钜鹿人也。少清白,为人疾恶。建安中,入丞相府,出为寿春令,令行风靡。扬州治在其县,时蒋济为治中,苗以初至,欲往谒。济素嗜酒,适会其醉,不能见。苗恚恨还,刻木为人,署曰:"酒徒蒋济",竖之於墙下,旦夕射之。州郡虽知其所为不恪,然以其履行过人,无若之何。
《吴书》曰:郑泉,字文渊,陈郡人,博学有奇志,而性嗜酒。其闲居,每曰:"愿得美酒,满五百斛舡,以四时甘脆置两头,反复以饮之,惫即住,而啖肴膳,酒有斗升,减即随益之,不亦快乎!"
《晋书》曰:光逸,字孟祖。遇乱避难,渡江依胡毋辅之。初至,属辅之与谢鲲、阮放、毕卓、羊曼、桓彝、阮孚,散发裸衣,闭室酣饮,已累日。逸将排户入,守者不听。逸便於户外脱衣露头,於狗窦中窥之而大叫。辅之惊曰:"他人决不能尔,必我孟祖也!"遽呼入,遂与饮,不舍昼夜。人谓之八达。
又曰:孟嘉为桓温参军。嘉好酣饮,愈多不乱。温问嘉:"酒有何好,而卿嗜之也?"嘉曰:"未得酒中趣耳!"
又曰:孝武末年嗜酒好肉。而会稽王道子,昏尤甚,惟狎昵谄邪。於是国宝谗谀之计,稍行於主相之间。
《宋书》曰:衡阳王义季,素嗜酒。自彭城王义康废后,遂为长夜饮,略少醒日。文帝诘责曰:"此非惟伤事业,亦自损性。皆汝所谙,近长沙兄弟皆缘此致故,将军苏征耽酒成疾,旦夕待尽。一门无此酣法,汝於何得之?"义季虽奉旨,酣纵不改,成疾,以至於终。
又曰:范泰初为太学博士,外弟荆州刺史王忱请为天门太守。忱嗜酒,醉辄累旬。及醒则俨然端肃。泰陈"酒既伤生,所宜深诫!"其言甚切,忱嗟叹久之,曰:"见规者众,未有若此者也!"
又曰:刘邕,穆之之子。河东王歆之与邕俱尝为南康相,素轻邕。后歆之与俱豫元会,并坐。邕嗜酒,谓歆之曰:"卿昔见臣,今能见劝一杯酒不?"歆之因敩孙皓歌答曰:"昔为汝作臣,今为汝比肩。既不劝汝酒,亦不愿汝年!"
《梁书》曰:王瞻为吏部尚书,性率亮。居选所举,其意多行。颇嗜酒,每饮或弥日,而精神朗赡,不废簿领。武帝每称赡有三术:射、棋、酒也。
《南史》曰:陈暄文才俊逸,尤嗜酒,无节操。遍历王公室,沉湎过差非度。其兄子秀常忧之,致书於暄友人何胥,冀其讽谏。暄闻之,与秀书曰:"且见汝书与孝典陈吾饮酒过差。吾有此好五十馀年。昔吴国张公,亦称耽嗜。吾见张公时,伊已六十,自言引满大胜少年时。吾今所进,亦胜於往日,老而弥笃,惟吾与张季舒耳!吾方与此子交欢於地下,汝欲夭吾此志耶?昔阮咸、阮籍同游竹林,宣子不闻斯言。王湛能玄言巧骑,武子呼为痴叔。何陈留之风不嗣,大原之气岿然,翻成可怪?吾既寂寥当世,朽病残年,产不异於颜、原,名未动於卿相。若不日饮醇酒,复欲安归?女以饮酒为非,吾以不饮为过。昔周伯仁渡江,惟三日醒,吾不以为少;郑康成一日三百杯,吾不以为多。然洪醉之后,有得失。成厮养之志,是其得也;使次公之狂,是其失也。吾常譬酒犹水也,可以济舟,亦可以覆舟。故江议有言:'酒犹兵也,兵可千日而不用,不可一日而不备;酒可千日而不饮,不可一饮而不醉。'美哉江公,可与共论酒矣!汝惊吾堕车侍中之门,陷池武陵之地,遍布朝野,自言憔悴。'丘也幸,苟有过,人必知之。'吾平生所愿,身没之后,题吾墓云:'陈故酒徒陈君之神道。'若斯志意,岂避南征之不复,贾谊之恸哭者哉?何水曹眼不识杯铛,吾口不离觚杓。汝宁与何同日醒,与吾同日而醉乎?政言'其醒可及,其醉不可及也'。速营糟丘,吾将老焉!"
《后魏书》曰:夏侯道迁长子史,字元廷,历镇远将军南兖州大中正。史性好酒,居丧不戚,醇醪肥鲜不离口。沽买饮啖,多所费用。父时田园货卖略尽,人间债犹数千馀匹,谷食至常不足,弟妹不免饥寒,於是昏酣而卒。初,史与南人辛谌、庾遵、江文遥等终日游聚。酣饮之际,恒相谓曰:"人生局促,何殊朝露?坐上相看,先后间耳!脱有先亡者,於良辰美景,灵前饮宴,傥或有知,庶共歆飨。"及史亡,后三月上巳,诸人相率至史灵前,仍共酌饮。时日晚天阴,室中微暗,咸见史在坐,衣服形容不异平昔,时执杯酒,似若献酬,但无语耳。
《后魏书》曰:李元忠征拜侍中,虽处要任,初不以物务干怀,惟以声酒自娱。大率常醉,家事大小了不关心。园庭罗种果药,亲朋导诣,必留连宴赏。每挟弹携壶,游遨里闬。每言:"宁无食,不可使我无酒!阮步兵,吾师也;孔少府岂欺我哉?"后自中书令,复求为太常,以其有音乐而多美酒。故神武欲用为仆射,文襄言其放达常醉,不可任以台阁。其子揆闻之,请节酒,元忠曰:"我言作仆射,不胜饮酒乐;尔爱仆射,时宜勿饮酒。"
《北齐书》曰:黄门郎司马消难,左仆射子知之子,是高祖之婿,势盛当时。因退食之暇,寻高季式,与之酣饮留宿,旦日,重门并闭,关钥不通。消难固请云:"我是黄门郎,天子侍臣,岂有不参朝之理?旦一宿不归,家君必当大怪。今若又留我狂饮,我得罪无辞,恐君亦不免谴责。"季式曰:"君自称黄门郎,又言畏家君怪,欲以地势胁我邪?高季式死自有处,初不畏此!"消难拜谢请出,终不见许。酒至,不肯饮,季式云:"我留君尽兴,君是何人,不为我饮?"命左右,赍车轮括消难颈。又赍一轮,自括颈。仍命酒,引满相劝。消难不得已,欣笑而从之。方仍俱脱车轮更留一宿。是时失消难两宿,莫知所在,内外惊异。及消难出,方具言之。世宗在京辅政,白魏帝,赐消难美酒数石、珍羞十舆。并令朝士与季式亲狎者,就季式燕集。其被优遇如此。
《唐书》曰:王源中为户部侍郎、翰林丞旨学士,性颇嗜酒。尝召对,源中方沉醉不能起。及醉醒,同列告之,源中但怀忧,殊无悔恨。他日,又以醉不任赴召。遂终不得大任,以眼病求免所职。
《列子》曰:子产之兄公孙朝聚酒千锺,积麹成封。望门百步,糟浆之气逆於人鼻。方其荒於酒也,不知正道之安危,人理之悔吝,室内之有无,九族之亲疏;虽水火兵刃交於前,不知也。
《王子年拾遗记》曰:晋有羌人姚馥,字世芬。充厩马圉,每醉中,好言王者兴亡之事。常云:"九河之水,不足以渍麹蘖;八薮之木,不足以为蒸薪;七泽之麋,不足以充庖俎。"恒言"渴於醇酒",君辈呼为"渴羌"。后武帝受以朝歌守,馥辞,愿且为马圉,时赐美酒,以乐余年。帝曰:"朝歌,纣之旧都,地有酒池,故使老羌不复呼渴。"固辞,迁酒泉太守,地有清池,其味若酒,馥乘醉而拜受之。
《世说》曰:刘灵病酒,渴甚,从妇求酒,持器泣谏曰:"君饮酒太过,非摄生之道,必宜断之!"灵曰:"甚善!我不能自禁,惟当祝鬼自誓断之耳。便可具酒肉。"妇从之。灵跪而咒曰:"天生刘灵,以酒为名。一饮一斛,五斗解酲。妇人之言,慎不可听!"便引酒进肉,隗然已醉。
又曰:毕茂世云:"一手持蟹螯,一手持酒杯。拍浮酒池中,便足了一生!"
○使酒
《史记》曰:季布为河东守。孝文时,人有言其贤者。孝文召,欲以为御史大夫。复有言其勇,使酒难近。至留邸一月,见罢。布因进曰:"臣无功窃宠,待罪河东,陛下无故召臣,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。今臣至,无所事罢去,此人必有毁臣者。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,以一人之毁而去臣,臣恐天下有识闻之,有以窥陛下也!"上嘿然,惭,良久曰:"河东,吾股肱郡,故特召君耳。"布辞之官。
又曰:孝武建元元年,灌夫入为太仆。二年,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,轻重不得,(饮酒轻重不得其平。)夫醉搏甫。甫,窦太后昆弟也。上恐太后诛夫,徙为燕相。数岁,坐法去官,家居长安。灌夫为人刚直使酒,不好面谀。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,不欲加礼,必陵之;诸士在己之左,愈贫贱尤益敬。灌夫家居虽富,然失势,宾客益衰。及魏其侯失势,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,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。两人相为引重,其游如父子然,相得欢甚,恨相知晚也。夫有服,过丞相,丞相从容曰:"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,会仲孺有服。"夫曰:"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,夫安敢以服为解!请语魏其侯帐具,将军旦日早临。"武安许诺。夫具语魏其侯,如所谓武安侯。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,夜洒扫,早帐具,至旦平明,令门下侯伺。至日中,丞相不来。魏其谓夫曰:"丞相岂忘之哉?"夫不怿,曰:"夫以服请,宜往!"乃驾自往迎丞相。丞相特前戏许灌夫,殊无意往。及夫至门,丞相尚卧。於是夫入见,曰:"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,魏其夫妻治具,自旦至今,未敢尝食。"武安愕谢曰:"吾昨日醉,忽忘与仲孺言。"乃驾往。及饮酒酣,夫起舞属丞相。丞相不起,夫从坐上语侵之。魏其扶灌夫去,谢丞相。丞相卒饮至夜,极欢而去。丞相尝使籍福请魏其城南田,不得,由此怨灌夫、魏其。后丞相娶燕王女为夫人,有太后诏,召列侯宗室皆往贺。魏其侯过灌夫,与俱。夫谢曰:"夫数以酒失,得过丞相。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。"魏其曰:"事已解。"强与俱。饮酒酣,武安起为寿,皆避席伏。已,魏侯为寿,独故人避席耳,余半膝席。夫不悦,起,行酒。至武安,武安膝席,曰:"不能满觞。"夫怒,因嘻笑曰:"将军贵人也!"属之,时武安不肯。行酒次至临汝侯,(灌婴孙,名贤。)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,又不避席。夫无所发怒,乃骂临汝侯曰:"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,今日长者为寿,乃效女儿咕嗫耳语!"武安谓灌夫曰:"程、李俱东、西宫卫尉,今众辱程将军,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?"灌夫曰:"今日斩头陷胸,何知程、李乎!"坐乃起更衣稍稍去。
《续汉书》曰:时圣公聚客,家有酒,请游徼饮。宾客醉,歌言:"朝烹两都尉!游徼后来,用调羹味!"游徼大怒,缚捶数百。
《魏志》曰:吴质黄初五年朝京师,诏大将军及特进以下皆会质所,太官给供具。酒酣,质欲尽欢。时上将军曹真性肥,中领军朱铄性瘦,质召优使说肥瘦。真负其贵耻见贱,怒谓质曰:"卿欲以部曲将遇我耶?"骠骑将军曹洪、轻车将军王忠言:"将军必欲使上将军肥,即自宜为瘦。"真愈恚,拔刀睁目,言:"俳敢轻说,吾斩尔!"遂骂坐。质案剑曰:"曹子丹,汝非屠机上肉?吴质吞尔不啮喉,咀汝不啮牙!何敢恃势骄耶!"铄因起,曰:"陛下使吾等来乐卿耳。乃至此耶?"质顾叱之曰:"朱铄,敢坏坐!"诸将军皆还坐。铄愈恚,还拔剑斩地。遂使罢也。
《吴志》曰:权既为吴王,欢宴之末,自起行酒。虞翻伏地,佯醉不起。权去,翻起坐。权於是大怒,手拔剑欲击之,侍坐者莫不惶遽。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,谏曰:"大王以三爵后,手杀善士,虽翻有罪,天下孰知之?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,故海内望风;今一朝弃之可乎?"权曰:"曹孟德杀孔文举,孤於虞翻何有哉!"基曰:"孟德轻言士人,天下非之;大王躬行德义,欲与尧、舜比隆,曾何自喻於彼乎?"翻由是得免。权因敕左右:"自今酒后言杀,皆不得杀也。"
又曰:胡综性爱酒,酒后欢呼极意,或推引杯觞,搏击左右。权爱其才,不备责也。
又曰:凌统当击贼围,先期,统与督将陈勤会饮酒。勤刚勇任气,因督酒际,陵轹一坐,举罚不以其道。统疾其侮慢,面折不为具酒。勤怒,詈统及其父操。统流涕不答,众因罢坐。勤乘酒凶悖,又於道路辱统。统不忍,引刀斫勤,数日死。及当攻屯,统曰:"非死无以谢罪!"乃率厉士卒,身当矢石,所攻一面,应时破坏。诸将乘胜,遂大破之。还,自拘於军正。权壮其果毅,许以功赎罪。
《晋书》曰:庾纯为河南尹,以贾充奸佞,与任恺共举充西镇关中。充由是不平。充尝宴朝士,而纯后至。充谓曰:"尹行尝居人前,今何以在后?"纯曰:"且有小市,事不了,是以来后。"世言纯之先尝有五百者,充之先有市魁者,故充、纯以此相讥焉。充自以功隆望重,意殊不平,及纯行酒,充不时饮。纯曰:"长者为寿,何敢尔乎!"充曰:"父老不归供养,将何言也?"纯因发怒曰:"贾充,天下凶凶,由尔一人!"充曰:"辅佐二世,荡平巴、蜀,有何罪而天下谓之凶凶?"纯曰:"高贵乡公何在?"众坐因罢,充左右欲执纯,中护军羊琇,侍中王济佐之,因得出。充惭怒,上表解职。纯惧,上河南尹、关中侯印绶,上表自劾。
《晋书·裴楷传》曰:石崇以功臣子,有才气,与裴楷志趣各异,不与之交。长水校尉孙季舒常酣燕,慢傲过度,欲表免之。楷闻之,谓崇曰:"足下饮人狂药,责人正礼,不亦乖乎?"乃止。
又曰:裴遐尝在平东将军周馥坐与人围棋。馥司马行酒,遐不即饮。司马醉,怒,因曳遐堕地。遐徐起还坐,颜色不变,复棋如故。其性和如是。
《宋书》曰:谢超宗为人恃才使酒,多所陵忽。在直省常醉。上召见,语及北方事,超宗曰:"虏动来二十年矣,佛出亦无如之何!"以失仪,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。
《梁书》曰:肖颖达出为豫章内史,意甚愤愤。未发前,预华林宴。酒后,於座辞气不悦。沈约因劝酒,欲以观之,颖达大骂约曰:"我今日形容,正是汝老鼠所为,何忽复劝我酒!"举坐惊愕。帝谓之曰:"汝是我家阿五,沈公宿望,何意轻脱?若以法绳汝,汝复何理?"达竟无一言,惟大涕泣,心愧之。
又曰:谢善勋饮酒数升,醉后则张眠大骂,虽复贵贱亲疏,无所择也。时谓之谢方眼。
《陈书》曰:柳盼为散骑常侍,性愚戆使酒。因醉乘马入殿门,为有司劾免於家。
《风俗通》曰:陈国有赵祐者,酒后自相署,或称亭长督邮。祐复於外骑马,将绛幡,云:"我,使者也!"司徒鲍昱决狱,云:"骑马将幡,起於戏耳,无他恶意。
又曰:汝南张妙酒后相戏,遂缚捶二十下;又县足指,遂至死。鲍昱决事云:"原其本意,无贼心,宜减死。"
《风俗通》曰:巴郡宋迁母名静,往阿奴家饮酒,迁母坐上失气。奴谓迁曰:"汝母在坐上,何无仪适?"迁曰:"肠痛误耳。人各有气,岂止我?"迁骂,奴乃持木枕击迁,遂死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八百四十七 ◎饮食部五
○食上
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曰:膳夫掌王之食、饮、膳、羞,以养王及后、世子。(羞有滋味。)凡王之馈,食用六谷,膳用六牲,饮用六清,羞用百二十品,珍用八物,酱用百有二十瓮。王日一举,鼎十有二,物皆有俎。以乐侑食。膳夫授祭,品尝食,王乃食。
又曰:王齐,则玉府供玉食。(郑玄注曰:玉,阳之精,御水气也。郑司农云:食玉犀也。)
又《天官·食医》曰:掌和王之六膳、百羞、百酱、八珍之齐。凡食齐视春时,(饮宜温。)羹齐视夏时,(羹宜热。)酱齐视秋时,(酱宜凉。)饮齐视冬时。(饮宜寒。)凡和,春多酸,夏多苦,秋多辛,冬多咸,调以滑甘。凡会膳食之宜,牛宜徐,羊宜黍,豕宜稷,犬宜梁,雁宜麦,鱼宜苽。凡君子之食,恒放焉。
又曰:内饔,掌王及后、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,辨体名肉物,辨百品味之物。(割,肆解肉也。烹,煮也。煎和齐以五味。)选百羞、酱物、珍物以侯馈,(先进其中御者。)共后及世子之膳羞。(膳夫掌之。)
又曰:小宰,凡朝觐、会同、宾客,以牢礼之法,掌其牢礼、委积、膳献、饮食、宾赐之飧牵与其陈数。
又曰:大宗伯,以饮食之礼,亲宗族兄弟。
《大戴礼》曰:食谷者必智惠而巧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曰:侍食於长者,主人亲馈,则拜而食;主人不亲馈,则不拜而食。共食不饱,无流啜(郑玄注曰:流啜,有似贪也。)无咤食,(咤,陟嫁切。)毋啮骨,毋反鱼肉,毋投与狗骨,毋固获,(饮自得曰固,争自取曰获。)毋刺齿。
又曰:凡进食之礼,左肴右胾,食居人之左,羹居人之右,(皆便食也。肴,骨体也。胾,切肉也。食,饭属也。居之左右,明其近也。肴在俎,胾在豆。)脍炙处外,醯酱处内。(肴胾之外内也。近醯酱者食之主。脍炙皆在豆也。)葱处末,(烝葱也。处醯酱之左,言末者殊加也,在豆。)酒酱处右。(处羹之右,此言若酒若浆耳。两有之,则左酒右浆也。)以脯脩置者,左朐右末。(亦便食也。屈中曰朐,其俱切。)
又曰:齐大饥,黔敖为食於路,以待饿者而食之。有饿者蒙袂辑屦贸,贸然来。黔敖左奉食,右执饮,曰:"嗟!来食!"扬其目而视,曰:"予惟不食'嗟来'之食,以至於斯也。"从而谢之。终不食而死。(《风俗通》曰:齐人不食而死也。)
又曰:食於有丧者之侧,未尝饱也。(助哀戚也。)
又曰:庶人春荐韭,夏荐麦,秋荐黍,冬荐稻。韭以卵,麦以鱼,黍以豚,稻以雁。(庶人无常牲,取与新物相宜而已。)
又曰:文王之为太子,朝於王季。日三食上,必在视寒暖之节。(在,察也。)食下,问所膳。(问所食者。)命上宰曰:"末有原。"应曰:"诺",然后退。(未犹勿也。原,再也。勿有所再进,为其失饪臭味恶也。退,反其寝也。)
又曰:朝夕之食上,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。食下,问所膳。羞必知所进,以命膳宰,然后退。(羞必知所进,必知亲所食也。)若内竖言疾,则世子亲齐玄而养。(亲犹自也。养疾者齐,玄冠玄端也。)膳宰之馔,必敬视之。(疾者之食,齐和所欲或异。)疾之药,必亲尝之。(试毒也。)尝馔善,则世子亦能食;(善谓多於前。)尝馔寡,世子亦不能饱。(又不及武王一饭再饭。)
又曰:古者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实、乌兽之肉,饮其血,茹其毛。后圣有作,然后修火之利,以炮以燔,以烹以炙,以为醴酪。
又曰: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。其燔黍捭豚,(捭,卜麦切。)汙尊而抔饮,(汙,骅切。抔,步侯切。)蕢桴而土鼓,(蕢,苦对切。)犹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。(言其物虽质略,有齐敬之心,则可以荐羞於鬼神。鬼飨德,不飨味也。)
又曰:天子一食,诸侯再,大夫三。
又曰:不食雏鳖。狼去肠,狗去肾,狸去正脊,兔去尻,狐去首,豚去脑,鱼去乙,鳖去丑。(皆为不利人也。)
又曰:膳、(目诸膳也。)膷、臐、膮、(肜,音香。臐,许云切。膮,许尧切,牛炙;)醢、牛胾;醢、牛脍;羊炙、羊胾、醢,豕炙、醢;豕胾、芥酱、鱼脍;雉、兔、鹑、鷃。(此上大夫之礼,庶羞二十豆也。以公食大夫榔涴校之,则膮、牛炙间不得有醢。醢,衍字也。又以鷃为鴑也。)
《玉藻》曰:侍食於先生,异爵者,后察先饭。(谦也。)客祭,主人辞曰:"不足祭也。"(祭者盛王人之馔也。)客餐,主人辞以疏。(飧者,美主人之食也。疏之言粗也。)
又曰:父命呼,惟而不诺,手执业则投之,食在口则吐之。
又曰:若赐之食,而君客之,则命之祭,然后祭。(虽见宾客,犹不敢备礼也。侍食则正不祭。)先饭,辨尝羞,饮而俟。(侯君食而后食之,患也。将食,臣先尝,孝也。)若有尝羞者,则俟君之食,然后食,饭饮而俟。(不祭侍食,不敢备礼也。不尝羞膳,宰存也。饭饮,利将食也。)君命之羞,羞近者。(辟贪味也。)命之品尝之,然后惟所欲。(必先遍尝之。)凡尝远食,必顺近食。(从近如也。)君未覆手,不敢飧。(覆手,已循咡,已食也。飧,劝食也。)君既食,又饭飧。(不敢先君饱。)饭飧者,三饭也。(臣劝君食,如是可也。)君既彻,执饭与酱乃出授从者。(食於尊前,亲彻也。)凡侑食,不尽食,食於人不饱。(谦也。)
又《学记》曰: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(旨,美也。)
又《杂记》曰:孔子曰:"吾食於少施氏而饱,少施氏食我以礼。(言贵其以礼待己而为之饱也。时人倨慢,若季氏,则不以礼矣。少施氏,鲁惠公子施父之后。)吾祭,作而辞曰:'疏食,不足祭也。'吾飧,作而辞曰:'疏食也,不敢以伤吾子。'纳币一束,束五两,两五寻。"
又《坊记》曰:故食礼,主人亲馈,则客祭;主人不亲馈,则客不祭。故君子苟无礼,虽美不食焉。
《左传》曰:晋公子重耳过卫,卫文公不礼焉。出於五鹿,(五鹿,郑地。)乞食於野人,与之块。公子怒,欲鞭之。子犯曰:"天赐也!"(得土,有天赐。)稽首受而载之。
又曰:楚伐庸,出师旬有五日,百濮乃罢。(濮夷无屯聚,见难则散归。)自庐以往,掌黦同食。(往,往伐庸也。振,发也。廪,仓也。同食,上下无异馔也。)
又曰:初,宣子田於首山,舍于翳桑。(田,猎也。翳桑,桑之多荫翳者。首山,在河东浦板县东南。)见灵辄饿,问其病,曰:"不食三日矣。"食之,舍其半。问之,曰:"宦三年矣,(宦,学也。)未知母之存否。今近焉,(去家近。)请以遗之。"使尽之,而为之箪食与肉,(箪,笥也。)置诸橐以与之。既而与为公介,(灵辄为公甲士。)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。问其故,对曰:"翳桑之饿人也。"问其名居,(问所居。)不告而退。(不望报也。)遂自亡也。(辄亦去。)
又曰:诸侯之师次于郑西,我师次于督杨,不敢过郑。(督杨,郑地。)子叔声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,为食於郑郊,师逆以至。(声伯戒叔孙以必须所递晋师至乃食。)声伯四日不食以待之。食使者,(使者,豹之介。)而后食。(言其忠也。)
又曰:晋侯合诸侯,杨干乱行,魏绛戮其仆。晋侯以绛为能以刑佐民矣,反役,与之礼食,使佐新军。(群臣族会礼食也。)
又曰:卫献公戒孙文子、宁惠子食。(劝戒二子欲共燕食。)皆服而朝,日旰不召,而射鸿於囿。二子从之,不释皮冠而与之言,二子怒。
又曰:魏献子为政,以魏戊为梗杨大夫。梗杨人有狱,魏戊不能断,以狱上。(上魏子也。)其大宗赂以女乐,(讼者之大宗。)魏子将受之。戊谓阎没、汝宽(二人魏子大夫。)曰:"主以不贿闻於诸侯。若受梗杨人,贿莫甚焉!吾子必谏!"皆许诺。退朝,待於廷。(魏子朝君退,而待於魏子之庭。)馈入,召之。(召大夫食。)比置,三叹。既食,使坐。魏子曰:"吾闻诸伯叔,谚曰:唯食忘忧。吾子置食之间三叹,何也?"同辞而对曰:"或赐二小人酒,不夕食。(或,他人也。言饥甚也。)馈之始至,恐其不足,是以叹。中置,自咎曰: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?是以再叹。及馈之毕,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,属厌而已。"(属,足。小人腹饱知足也。言君子之心厌宜亦然。)献子辞梗杨人。
又曰:叔孙穆子食庆封,庆封泛祭。(有余,示有所先也。泛祭,远散所祭不共。)穆子不说,使工为之诵《茅鸱》。(工,乐师。《芋鸱》,逸师,刺不敬。)亦不知。
又曰: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。(与,众也。城祀在往年。)绛县人或年长矣,无子而往与於食。
又曰:华亥与其妻,必盥而食所质公子者,后食公与夫人。每日必适华氏食公子而后归。
又曰:昔阖庐在国,天有灾厉,亲巡孤寡,而共其乏困。在军熟食者,分而后敢食。(必须军士皆分熟食,不敢先食。分犹遍也。)其所尝者,卒乘与焉。(所尝,甘珍,非常食。)
又曰:卫侯为虎幄於藉圃,(於藉田之圃新造幄幕,以虎兽为饰。)成,求令名者而与之始食焉。太子请使良夫,(以良夫应为令名。)良夫乘衷甸两牡,(衷甸,一辕,卿车。)紫衣狐裘,(紫衣,君服。)至袒丧不释剑而食。(食而热,故偏袒,亦不敬。)太子使牵以退,数之以三罪,而杀之。
又曰:左师每食击锺。闻锺声,公曰:"夫子将食。"
《诗》曰:民之失德,干餱以愆。(餱,食也。《笺》云:德言过乎。)
又曰:民之质矣,日用饮食。(质,成。)
又《生民》曰:克歧克嶷,以就口食。
《韩诗外传》曰:子夏过曾子,食之。子夏曰:"不为公费乎?"曾子曰:"有三费,饮食不在其中。少而学,长而志之,一费;事君而轻负,二费;久交中绝,三费。"
《舜典》曰:咨十有二牧,曰食哉惟时。(王肃注曰:食哉者,所以重之也。)
又《洪范》曰:八政:一曰食。
又曰:惟辟玉食。(孔安国曰:玉食,美食。)
《周书》曰:甘食美衣便长贫。
《尚书大传》曰:八政何以先食?食者,万物之始,人之所本者也。
《易》曰:云上於天,需,君子以饮食燕乐。(需,饮食之道也。)九五,需于酒食,贞吉。
又曰:"噬嗑",食也。颐中有物,曰:"噬嗑"。
又曰:山下有雷,颐,君子慎言语,节饮食。
《论语》曰:一箪食,一瓢饮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
又曰:齐必变食,居必迁坐。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肉虽多,不使胜食气。食不语,寝不言。虽蔬食菜羹,瓜祭必斋如也。
《史记》曰:张苍尝被刑,王陵救免之。苍常德陵。后为丞相,洗沐常先朝陵,夫人上食,然后敢归家。
又曰:韩信从下乡南昌亭长寄食,数月,亭长患之,乃晨炊蓐食,时信往,不为具食。信亦知其意,怒,竟绝去。乃钓城下,一漂母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信喜,谓漂母曰:"吾必有以重报母!"母怒曰:"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!"
又曰:景帝居禁中,召条侯周亚夫赐食,独置大胾,无切肉,又不置箸。条侯心不平,顾谓尚席取著。景帝视而笑曰:"此不足君所食乎?"条侯免冠谢。
又曰:东方朔,诏赐之食於前。饭已,尽怀其馀肉持去,衣尽污。
《古史考》曰:始有燔炙,人裹肉烧之,曰炮,故食取名焉。及神农时,民食谷,释米加于烧石之上而食。及黄帝,始有釜甑,火食之道成。
《战国策》曰:苏秦之楚,三月乃得见王。谈卒,辞行。楚王曰:"先生不远千里而临寡人,曾弗肯留,愿闻其说。"对曰:"楚国食贵於玉,薪贵於桂,谒者难见於鬼,王难见於帝。今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见帝,其可得乎?"
《汉书》曰:陆贾劝陈平与太尉绛侯和,以谋诸吕。平乃以奴婢百人,车马五千乘,钱五百万,遗贾为饮食资。
又曰:万石君,时赐侯食於家,必稽首俯伏而食,如在上前。子孙有过,对案不食。
又曰:有司劾窦婴矫先帝诏弃市。婴阳病不食,欲死。或闻上无意杀婴,复食也。
又曰:昌邑王在丧,诏太官上乘舆,食如故。食监奏:"未释服,未可御故食也。"
又曰:鲍宣上书曰:"陛下擢臣岩穴,诚冀有益毫毛,岂徒欲臣美食大官,重高门之地哉?"(晋灼曰:高门,殿名也。)
又曰:太师孔光,圣人之后,先师之子,德行纯淑,赐飧十七物。(服虔曰:食具十七动物也。)
《续汉书》曰:灵帝数游於西园,令后宫采女为客舍主。身为商贾,行至客舍,采女下酒,因共饮食。
《东观汉记》曰:光武过邓营禹,进禹炙鱼,上大餐啖。百姓聚观,皆言:"刘公真天人也!"
又曰:汝郁,字叔异,陈国人。年五岁,母疾,不能饮食,郁亦不肯食。宗亲共奇之,因名曰异。
又曰:赵孝,字长平。建武初,天下新定,谷食尚少。孝得谷,炊熟,令弟礼夫妻使出。比还,孝夫妻共茹蔬菜,礼夫妻来归,告言已食,辄独饭之。积久,礼心怪疑,后掩伺见之,亦不肯后出,遂共蔬食。兄弟怡怡,乡里归德。
又曰:梁鸿少孤,以幼童诣太学受业,治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。常独止,不与人同食。
又曰:明德皇后既处椒房,太官上饭,累肴膳备副,重加幕覆,辄撤去,谴敕令与诸舍相望也。
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茅容,字季伟,陈留人。与等辈避西树下,众皆箕踞相对,容危坐愈恭。郭林宗见而奇之,共与言,因请寓宿。旦日,容杀鸡为黍,林宗谓为己设。既而以供其母,自以菜蔬与林宗同饭。林宗起拜之,曰:"卿贤乎哉!"因劝令学,卒以成德也。
又曰:董宣为洛阳令,杀胡阳公主奴。帝怒,欲杀宣,后原之。敕令诣太官赐食。宣受诏出,饭尽,覆杯食按上。太官以状闻,上问宣,宣对曰:"臣食不敢遗馀,如奉职不敢遗力。"
又曰:帝悯窦融年衰,遣中常侍中谒者,即其卧内,强进酒食。
又曰:赵咨,躬率子孙,耕农为养。盗尝夜往劫之,咨恐母惊惧,乃先至门迎盗,因请为设食,谢曰:"老母八十,疾病须养,居贫,朝夕无储,乞少置衣粮。妻子物馀一无请。"盗皆惭叹,跪而辞曰:"所犯无状,干暴贤者。"言毕奔出。咨追,以物与之。由此益知名。
又曰:郅元义父伯考,为尚书仆射。元义还乡里,妻留事姑甚谨。姑憎之,幽闭空室,节其饮食,羸困。妻终无怨言。后伯考怪而问之,时义子朗年数岁,言:"母不病,但苦饥耳。"
又曰:韩卓,字子助。腊日,奴窃食祭其先,卓义而免之。
又曰:延熹末,党事将作。袁闳遂散发绝代,欲投迹深林。以母老不宜远遁,乃筑土室,四周於庭,不为户,自牖纳饮食而已。
《魏志》曰:典韦好酒食,饮啖兼人。每赐食於前,大饮长啜,左右相属,人益乃供,太祖壮之。
又曰:汉末,中常侍唐衡弟为京兆虎牙都尉,入谒尹。尹欲修主人,敕外为市买。功曹赵息启云:"衡、悺子弟来为虎牙,非德选!不足为特酤买,宜随中舍菜食而已。"
《魏志》曰:文帝为太后弟康起第成,太后至第,请诸家外亲,设下厨无异膳,太后左右菜食粟饭无鱼肉,其俭约如此也。
又曰:扈累者,嘉平中,年八十九岁,若六七十者。县官以孤老,日给廪五升。五升不足食,颇行佣作以裨之,粮尽复出,人与不取,食不求美,衣弊缊故。后一二年病亡。
又曰:诸葛亮出斜谷,与司马宣王对垒。宣王见亮使,惟问其寝食,及其事之繁简戎事。使对曰:"诸葛公夙兴夜寐,二十罚已上,皆亲览焉。所啖食不至数升。"宣王曰:"亮体毙矣,其能久乎!"
又曰:沐并,字德信,河间人也。少孤苦。袁绍父子时始为吏,名有志介。尝过姊,为杀鸡炊黍,而不留也。正始中,为三府长史。时吴使朱然、诸葛瑾攻围樊城,遣舡兵於岘山东斫材。牂牁人兵作食,有先熟者呼后熟者,言"其食来",后熟者答言"不也"。呼者曰:"欲作沐德信耶?"其名流布播於异域如此。虽自华夏,不知者以为前世人。
《江表传》曰:南阳樊伷为武昌部从事,诱导诸夷叛属刘备。孙权召问潘浚,浚曰:"以五千兵往,足擒矣!"权曰:"卿何以轻之?"浚曰:"伷昔为州人设馔,比至日中,食不可得,而十馀自起。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!"权即遣将五千兵往,果平武昌。
《吴志》曰:步骘,字子出。世乱,避难江东,单身穷困。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,俱以种瓜自给,昼勤四体,夜诵经传。会稽焦征羌,郡之豪族,人客放纵。骘与旌寄食其地,惧为所侵,乃共修刺奉瓜以奏征羌。方内卧,驻之移时。旌欲去,骘止之,曰:"本所以来,畏其强也。今舍去,欲以为高,祗怨耳。"良久,征羌开牖见之,身隐几,坐帐中,设席致地,坐骘、旌於牖外。旌愈耻之,骘辞色自若。征羌身自亨大案,肴膳重沓,而小盘饭与骘、旌,惟菜茹而已。旌不能食,骘极饭致饱乃辞出。旌怒骘曰:"能忍此乎!"骘曰:"吾等贫贱,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,固其宜也,当何所耻?"
《蜀志》曰:汉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,辞帝,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。先主是时与曹公从容,曹公谓先主曰:"天下英雄,惟使君与操耳?本初之徒,不足数也!"先主食失匕箸。
又曰:关羽尝为流矢所中,贯其左臂。后疮虽愈,每阴雨痛。医曰:"矢镞有毒,毒入于骨。当破臂作疮,刮骨去毒,然后此患乃除耳。"关羽便伸臂,令医凿之。时羽适请诸将,饮食相对,臂血流离,盈於盘器。而羽割炙引酒,言笑自若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